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城市不断向前发展,人的欲望更是空前膨胀。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取决于心性的不同,取决于选择的不同,更取决于价值理念的不同。所以,认识你自己很重要,才可免去无端烦忧,各种人生困惑、迷惘。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这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由此可见,认识自己的关键在于反思自己。一个人一旦沉入社会,会遇见各色人等,纷纭万事,由此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选择。人与人的思想不断碰撞,有人离“心”越来越近,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心性明练洞达;人的有离“心”越来越远,沉入杂乱万象,丢弃初心,心境混乱不堪。这个时候就需不断反思自己,叩问内心,回到内心的原点,找到自己心境澄明的方向。就如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说的:“不经过审查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
当然认识自己的关键也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从词源上分析“灵魂”一词,其希腊文本意‘呼吸 ’,‘活着’,指人的生命之本,也指精神性的东西。从“呼吸”一词可见,灵魂存在最珍贵的状态便是你的生命可以自由地呼吸,你的内心拥有一块广阔而洁净的圣土,你可以酣畅淋漓地自然自由发展。你跟随的不是肉体的感应,而是跟随“心”的自由方向,你的头顶有自己的灵魂天堂。你在那里看见自己真实的快乐,真实的精神诉求,以及真实的心灵归属。但是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正向地认识自我灵魂,很多人反向而索取、麻醉自我,纵乐声色犬马,烟酒赌博、各种感官刺激,无一例外都是没有找到灵魂真实的方向。
所以,认识自己最核心在于“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他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于理于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如此两位先贤的思想,在此处达成了完美的碰撞。王阳明延续了苏格拉底“认识自己”之后的哲学理念。告诉我们在“认识自己”之后,应该“知行合一”,洞悉自我心性,做有意义之事;审慎自我心性,不做“非德之事”。
如此,反思自己、认识自我灵魂,最终可达成“知行合一”。即使前方荆棘丛生,狂风暴雨,都无畏无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