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看我编的中国结是不是比上次更漂亮了?”盛夏时节,肃宁县元礼社区的暑期公益托管教室里,9岁的金星妤举着手中鲜红的绳结向志愿者教师于慧娟展示,稚嫩的脸上满是自豪。今年夏天,肃宁县“伙伴计划”领航站号召15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启动暑期公益托管行动,以“课业辅导+文化浸润+实践体验”三维模式,为32名困难家庭、双职工家庭、新就业群体子女打造了一段充实难忘的假期时光。
非遗香事
消防科普
中医院研学
青春力量注入 课堂迸发新活力
“作为公费师范生,能用专业知识陪伴家乡孩子成长,是这个暑假最有意义的事。”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的返乡大学生郭晗雨一边整理课业辅导资料,一边笑着说。这支由河北师范大学返乡大学生牵头组成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将大学新鲜理念带入课堂,让托管时光焕发别样生机。
在创意手工课堂上,河北师范大学的胡墨岩用纸条带孩子们揭秘莫比乌斯环:“在剪开一次带子的基础上,再沿着中线剪开一次带子。”在实践中,看似陷入重复,实则在循环中螺旋发展的哲学思维,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河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创新的“1+N”辅导法更具有温度,为每个孩子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精准对接学习需求。
消防研学
急救培训
多元课程浸润 文化与实践共融
“香文化太神奇了!古人用香计时、治病,香料里藏着大智慧。”10岁的张诗晨在研学日记里这样感叹。非遗香事课上,孩子们亲手研磨沉香、檀香,制作香牌,淡淡药香中,成就感在他们眼中闪烁。
肃宁县中医院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走进中药房,瞬间被整齐排列的药柜吸引。中医师讲解着药材的功效,孩子们好奇地踮起脚尖,盯着药斗里的“宝贝”。拿起一片山楂干放进嘴里,感受着这份能助消化的中药的酸味。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用薄荷、陈皮等药材制作香囊,指尖沾染的药香成了最特别的“假期味道”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用薄荷、陈皮等药材制作香囊,指尖沾染的药香成了最特别的“假期味道”。
消防研学活动更让孩子们热血沸腾。消防员志愿者演示灭火器“一提、二拔、三握、四压”的使用步骤后,孩子们上手操作,看着“火苗”在自己手中熄灭,兴奋大喊:“灭火太酷了!我以后要当消防员!”试穿消防服、参观消防车装备时,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艰辛与光荣。
非遗香事
制作中国结
中医院研学
双向奔赴成长 公益托管显成效
“以前总担心孩子暑假抱着手机不放,现在每天回家就追着说学了啥新本事,昨晚还教我们全家‘香道礼仪’呢!”家长哈女士的话里满是欣慰。这样的改变,在参与托管的30多个家庭中已成常态。孩子们不仅带回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香牌、中药香囊,更带回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
对志愿者而言,这段经历同样是一场成长修行。河北师范大学准教师马嘉豪最初面对调皮的孩子有些手忙脚乱,如今已能熟练用“故事导入法”吸引注意力。15人组成的团队累计服务超104小时,不仅收获孩子们手写感谢卡,更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明晰了青春担当的意义。
截至目前,伙伴领航站已开展特色课程13堂,从非遗技艺到消防实践,从课业辅导到中药研学,形成的三维托管模式不仅解决了“看护难”问题,更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纽带。
“公益托管不是简单地‘看孩子’,而是要播下成长的种子。”伙伴领航站负责人齐铁檩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吸引更多社会机构和青年力量参与,让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持续滋养更多孩子的假期时光。(供稿 张悦 于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