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村干部巡班遍访:走出来的民心 访出来的真情

浏览:80289 次 发布时间:2025-05-19 09:36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基层治理如同国家治理大厦的基石,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的发展与稳定。而村干部巡班遍访,无疑是夯实这块基石的关键之举,它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常态化、制度化的走访模式,架起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将党的温暖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千家万户。

一、脚步丈量民情,用心倾听民意

巡班遍访绝非流于形式的“走过场”,而是一场带着问题、饱含深情的暖心之旅。优秀的村干部们手中都有一本沉甸甸的“民情日记”,里面记录着桩桩件件看似琐碎,却在群众心中重于泰山的大事。张大娘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雨天便漏雨不断,严重影响居住安全;李大爷患有慢性病,家中常备的药品即将告罄,急需采购;村东头的那段泥路,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孩子们上学不仅艰难,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些细微之处,皆是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村干部们心中的牵挂。

某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坚守“五必访”制度:困难家庭必访,送去关怀与帮助,助力他们渡过难关;矛盾纠纷必访,及时化解矛盾,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突发事件必访,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组织应对措施;特殊群体必访,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给予特殊照顾;产业发展必访,倾听村民建议,为乡村产业振兴出谋划策。三年来,这位党支部书记累计走访村民500余户次,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成功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件,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二、创新走访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巡班遍访既要传承老一辈“铁脚板”的实干精神,又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许多村干部积极探索,创新出“三结合”走访模式:定点接访与上门走访相结合,让群众既能在固定场所反映问题,又能享受到干部上门服务的便利;白天走访与夜间走访相结合,充分考虑到村民的生产生活时间,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户;个别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既能深入了解个体需求,又能广泛收集群众意见。

一位充满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村官,创建了“村民需求二维码”。村民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后台会自动生成详细的走访任务清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走访工作的全覆盖,让每一个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处理,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强化问题导向,确保走访实效

走访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落实”二字。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收集 - 研判 - 解决 - 反馈”闭环机制。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村干部们绝不拖延,立即行动;需要协调多方力量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限期办理;而对于重大复杂的问题,则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某村推行的“走访问题销号制”堪称典范。每个问题都被赋予唯一编号,明确责任人与解决时限,并在村务公开栏实时公示进度。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不仅让群众对问题解决情况一目了然,更确保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行动力。

四、锤炼过硬作风,增进干群感情

走访的过程,也是对村干部工作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要坚决杜绝“打卡式”“留痕式”等形式主义走访,真正做到“身入”更要“心至”。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支书所说:“群众最反感的是干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欢迎的是坐下来喝杯茶、唠唠嗑。”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用真心换取真情,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村干部巡班遍访,走的是田间地头的泥土路,访的是千家万户的民情民意,聚的是全体村民的民心民力。当每一位村干部都能将脚步深深印在每户人家的门槛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现实。这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村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村干部们的不懈努力下,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单位:岷山乡人民政府

文/熊国庆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村干部巡班遍访:走出来的民心 访出来的真情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