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周佳欣 俞乐 宋煜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材料不仅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桥梁,更是其认知发展与思维成长的 “能量补给站”。为深入贯彻 “以儿童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提升区域游戏的有效性与支持性,近期,通师二附幼儿园近期开展了一场围绕 “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与调整” 主题的沉浸式教研活动。教师们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聚焦材料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致力于打造螺旋递进、动态优化的材料投放体系,让区域游戏变身幼儿深度学习的 “成长能量站”。
观摩诊断:直击材料投放 “痛点”
教研前期,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深入班级,化身 “观察员”,沉浸式观摩区域游戏。通过现场观察与集体评估,精准揪出材料投放的两大 “症结”:部分区域材料更新滞后,跟不上幼儿 “升级” 的发展需求;材料难度 “一刀切”,无法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自主探索。这些问题引发教师深度思考:如何打造一套既契合幼儿成长节奏,又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材料体系?
分层建构:定制材料 “成长路线图”
教师团队以小中大班为线索,围绕幼儿关键经验与发展目标,遵循 “纵向进阶、横向贯通” 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材料投放方案,助力幼儿从 “舒适区” 迈向 “成长快车道”。
横向拓展:材料 “七十二变” 激发创意
在美术区 “纸艺” 活动中,中班幼儿的材料难度逐步升级。从简单折叠到剪裁、粘贴,再到塑形、拼贴与印染,幼儿在动手创作中不断解锁新技能,提升精细动作与空间思维能力,感受 “一张纸的无限可能”。
生活区的 “编辫子” 活动,大班材料设计更是 “卷” 出了新高度。从基础编发到创意造型,多样模特头型与辫绳让幼儿在实践中从技能模仿走向创意设计,成就感直接 “拉满”。
纵向升级:材料 “打怪升级” 助力成长
生活区 “制作青团” 活动,小、中、大班材料难度层层递进。小班体验基础制作,中班尝试复杂工序,大班玩转创意馅料,幼儿在实践中实现综合能力的飞跃。
语言区 “绘本阅读” 同样暗藏 “玄机”。小班跟读模仿,中班续编故事,大班改编创作,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不断进阶。
动态优化:让材料 “活” 起来
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 “死物”,而是随着幼儿发展不断更新的 “成长伙伴”。教师们建立起 “经验 — 挑战 — 新经验” 的循环更新机制,根据幼儿表现及时调整材料难度。在科学区,幼儿完成沉浮实验后,教师顺势抛出 “设计载重小船” 的新任务,点燃探索热情。
此外,幼儿作品也被赋予 “二次生命”。美术区作品变身角色区 “文创商品”,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还丰富了游戏的社交体验。面对幼儿频繁更换材料的现象,教师通过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优化游戏环境,帮助幼儿专注游戏,深度探索。
区域游戏是幼儿经验建构的 “魔法实验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 “实战课堂”。通师二附幼儿园将持续以发展观为引领,在观察中读懂儿童,在实践中优化材料策略,让每一份材料都成为支持幼儿成长的 “隐形导师”,共同构建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的游戏化学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