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甘肃讯(臧秀娟)5月8日上午,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以“香约庆阳·包容天下”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
近年来,庆阳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为核心理念,全面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建成重点景区景点53处,其中3A级以上景区2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8个,培育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220多家。庆阳香包绣制工坊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端午的艾草香囊藏着驱邪纳福的祈愿,并蒂莲花诉说着“永结同心”的誓言,双鱼戏水演绎着“白首不离”的缠绵。可以说,庆阳香包的传承,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今,十万庆阳绣娘以针为笔,在丝帛上续写传奇。
据了解,庆阳香包目前年产值达7500万元,产品远销26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非遗技艺正加速向“指尖经济”转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贺梅英工作室里,80岁的老人仍坚持用古法捻制七彩丝线;环县八珠乡的乡村文旅项目中,留守妇女在家带着娃、绣着花、挣着钱,通过非遗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西峰区推动香包与动漫、文创融合,研发出系列创新产品,助力传统工艺焕发新生。当AR技术让香包上的“抓髻娃娃”在虚拟空间起舞,当区块链为每件作品生成“数字身份证”,庆阳香包已从深闺手作蜕变为活态传承的文化IP,在元宇宙的维度里续写着东方美学的千年传奇。
本届节会以“香约庆阳·包容天下”为主题,深度融合政策性、节俭性、文化性、商务性、科技性、创新性六大核心特质,以“简朴不减底蕴、庄重不失活力、热烈不越尺度”为办会准则,精心策划了开幕式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两大主场活动。于此前后,庆阳市将携手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及企业组织,推出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群众文化展演、书香庆阳端午诗会等12项特色活动,通过“非遗+体验”“民俗+短视频”等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简朴场景的创意升华,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为点燃节庆热情,自5月24日起,庆阳市联合省级相关部门推出“骑观庆阳红色之路自行车赛、全省农文旅融合现场会、全省秧歌舞大赛、全省少儿无人机大赛、全省网络达人培训会”等多项活动,为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预热助兴。
本届节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促产”的融合发展思路,打破传统文旅节会单一发展的模式,探索构建“文化+农业+旅游+商贸”多维协同的新格局,推动非遗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香包+红色研学”“民俗+生态康养”等30条特色线路激活文旅经济。今年“五一”期间,庆阳接待游客2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3%,生态与文化的交响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图|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剪云裳”服装
据庆阳市副市长吴宝定讲,目前,在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庆阳市委、市政府、节会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正紧锣密鼓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本届节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突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弘扬,策划安排了一系列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完整展现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技艺精髓和制作流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此基础上,庆阳市积极探索“非遗+”多元融合路径,依托庆阳本地算力优势以及AI、VR、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新生态。宣传推广上,通过本土IP“香宝宝”与哪吒、黑悟空等热门动漫形象进行跨界联动,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与传播力;主展馆内设立智慧文旅体验展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香包制作全过程,并组织机器人、机器狗身着剪纸服饰走秀展演,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文艺演出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灯光秀、虚拟影像等表现形式,增强艺术表现力和现场参与感。
通过这些举措,努力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走向全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