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增坦先生是河北盐山人,目前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书法家。他善长行书草书,师法二王,博采众长,融碑入帖,意韵悠长。其线条凝练而多变,结字简约而老辣,刚健遒劲,游刃有余,中锋特质卓然。他于浓淡虚实、大小奇正、参差错落之间,探寻书法艺术的节奏与韵律。笔墨游走间法度不失,于洒脱畅达中凝炼出坚实雄浑、开合有度的艺术风貌。
此幅《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佳作,简朴中蕴含深意,寻常处展现奇崛,尽显旷达超脱胸襟。“穿林打叶声”,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风雨、打击、磨难及流言蜚语等一切外在纷扰与困境。“莫听”并非物理上的隔绝,而是一种主动的精神抉择——不为所动,不为所扰,彰显了主体精神的强大与自主。孙先生似与东坡心有灵犀,故上阕“声”“行”二字尤为醒目,以写意之笔,传达出超越外在困厄、坚守内心安宁的意境。“何妨吟啸且徐行”则刻画出困境中的积极姿态:逆境当前,心怀定力,从容乐观——困厄非但未能阻遏前行,反成砥砺精神、彰显力量的契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乃全词哲思之核心。为凸显此词境,孙增坦先生特意将“任平生”三字独占一行,以“任”字领起,意蕴深远。“任”字蕴含接纳、包容、顺应之意,而非抗拒逃避。此乃深奥的生命智慧:洞悉人生本含风雨,与其恐惧挣扎,不如坦然接纳,与之共存。视当下困境为人生常态,心境自会豁然。
“料峭春风”与“微冷”,象征困境的打击、挫折后的清醒,乃至现实的严酷一面,体现了对世界清醒而不回避的认知。“山头斜照却相迎”中,“斜”字刻意拉长,笔意间透露出风雨后的阳光、温暖、希望与转机,揭示了事物辩证发展与转化的必然:寒极生暖,暗尽见明,逆境之后亦可迎来顺境。“归去”二字笔意相连,寓意回归心灵居所与本真自我,既不沉溺于顺境,亦不畏惧逆境。超越对外在境遇的执着与分别,心灵臻于空明澄澈、不为外物所役的自在大境。无论风雨晴明,皆难扰内心之平静。此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悟,亦是道家“齐物”思想的映照,象征着彻底的放下与解脱。
孙增坦先生此作,不仅是对东坡《定风波》的笔墨演绎,更是其个人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体悟与深刻表达。苏轼一生,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器相融”理念的生动写照。其跌宕起伏的仕途,既是跨越地域的远行,亦是心灵的重生之旅。其生命历程与艺术成就,深刻映射出儒释道思想交融的士人精神底蕴。从定州雪浪石到儋州椰林,他手持“竹杖芒鞋”丈量大地,身披“一蓑烟雨”笑对人生风雨,终在磨砺中铸就超越时空的文化人格。
孙增坦先生此幅作品,既展现深厚书功,更传递深邃哲理。一笔一划,仿佛诉说着人生智慧。观者赏其书法之美,亦能感其心灵之触与思想之启。先生借东坡词意挥毫,意在为人生风雨中砥砺前行者,奉上一份深厚的精神慰藉与人生指引:倡导以豁达、从容、接纳、超越之心,直面生命百态,最终抵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文/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