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西讯(赖世春)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不断推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将城市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深度融合,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远县在全市率先探索以红色强基、橙色暖心、金色奉献、绿色健康、青色活力、蓝色和谐、紫色品质为主题的“七彩社区”治理模式,巧用“实、润、新、精”四字诀,走出了一条文明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带动文明建设的发展新路。
一、突出“实”字强治理,筑牢城市文明基石。社区治理是城市文明得以具象呈现并持续进阶的核心载体。安远县打造的“七彩社区”通过完善体系、壮大队伍、整合资源,系统化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夯实治理体系。县级层面全面推进“七彩社区”治理模式,明确由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个单位帮扶分别抓好七大领域工作。同时,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资源整合、无缝覆盖”等原则,将城市社区划分为36个片区、60个网格,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网格党组织、住宅小区”三级治理体系。通过治理层级“扁平化”提升工作质效,实现各类治理资源的精准下沉,妥善处理和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量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充实治理队伍。盘活全县干部人才资源,从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干部和编制富余的乡(镇)在编年轻干部中,分别挑选出60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为每个网格配备2名专职网格员,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优势互补格局。同时,聘请辖区在职党员、楼事长等担任网格辅助员,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工作,解决了基层治理和文明创建人员紧缺、力量不足的问题,牵住了社区治理的“牛鼻子”。三是抓实治理效能。注重资源整合,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引导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童伴之家”、社区矫正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建设,打造了“老肖工作室”“李大妈服务站”“安青驿站”等便民服务品牌,解决社区治理服务不够专业、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突出“润”字育风尚,厚植崇德向善沃土。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七彩社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思想引领、榜样引领、文明共建三重路径,让主流价值深植群众心中,为城市文明厚植精神土壤。一是以思想引领浸润价值根基。社区以党建引领赋能“红色物业”,在61个小区打造“红色文化长廊”“理论宣传角”等理论阵地,将理论要点转化为图文展板、橱窗宣传海报等,浓厚理论宣传氛围。组织“老兵”宣讲团、“茶香嫂”宣讲队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宣讲队伍,以方言土话、家常故事、采茶戏、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社区”活动166场,覆盖4500余人次,让主流价值深入人心。二是以榜样引领滋润文明生态。发挥社区贴近群众、直面群众的特点,通过网格员遍访“千家万户”,深入挖掘基层好人好事线索1000余条,推选出“赣州好人”杜世平等近10名先进典型。构建“发现—培育—推荐—学习—礼遇”全链条身边好人培育体系,组织身边好人深入社区开展事迹分享会100余场;在社区设立“七彩掠影展”,用图片、短视频等载体展示社区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居民在日常中领略可亲、可敬的榜样力量。三是以文明共建润育文明新风。以“建设城市文明”为主题,在社区开展“文明行为我知晓”“与文明同行”“文明集市”“文明随手拍”等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文明意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设立志愿服务站点16个,培育社区文明志愿者230名,推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志愿服务382次,解决独居老人送餐、留守儿童托管等民生难题224个,形成全民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生动局面。
三、突出“新”字焕活力,点亮传统文化魅力。赓续文脉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七彩社区”深挖本土文化资源,通过打造“新空间”、探索“新模式”、激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互促,滋养城市文明的土壤。一是城市更新打造“新空间”。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支点,深度挖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文明理念等元素融入空间改造细节,打造出西街坝民俗古街、九龙巷美食文化街、福满家园小区、溪背小区等8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街区小区,让区域文化在城市肌理中重焕光彩,推动物理空间更新与城市文明建设同频共振,让市民群众在品赏传统文化中感受到城市文明建设新韵。二是非遗传承探索“新模式”。安远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通过搭建“采茶戏传承”社区服务平台,汇聚“四个100”文化导师、专业采茶戏演员等优质资源,精心开设面向群众的采茶戏研习班。充分发挥赣南采茶戏传播文明新风、凝聚城市精神的文化载体作用,将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等文明理念融入剧目创作,累计创作剧目12部,开展各类采茶戏演出230余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让群众在“看”中学到真经、在“乐”中悟出道理。三是文化惠民激发“新活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采茶戏小舞台等社区文化服务平台,举办“移风易俗文艺巡演”“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近80场,开展“送戏进小区”“送电影进社区”服务410余次,既让居民沉浸式感受采茶戏的魅力,也让居民在文化的滋养中受到熏陶、共享美好生活。
四、突出“精”字优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人民满意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标准。“七彩社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精细、精准、精心的便民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场景化”供给,精细服务惠民。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将公共服务场地打造成集多种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全龄友好民生服务综合体,为居民群众提供教育、助老、健康、休闲、生活、娱乐等20余项服务。目前,共建设1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4个“幸福食堂”、11个“儿童之家”、35个居民书屋,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清单化”管理,精准服务利民。定期开展网格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活动,并开发了集政务办理、民意收集、服务评价于一体的“七彩治理”数字化平台。收到群众诉求后,立即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双向认领,将居民的“点单”精准派发给各包抓单位,全力办好群众贴心事。同时,通过采取“点单式”服务,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社区畅通24小时服务热线,架好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连心桥”;通过建立微信群组织楼栋议事、网格共治、吹哨报到“三级”联动,对居民问题意见形成快速响应机制。2024年以来,共派单689件,办结率96.2%,办结满意率达99.7%,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点赞。三是“个性化”施策,精心服务便民。将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人员“下沉”,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摸底,根据居民需求对接沟通服务主体,开展专项服务设计、提供慈善资源链接等服务,进行“点对点、人对人”疏导、情感纠纷处置。2024年以来,已集合爱心志愿者1412人,认领“微心愿”2963个,筹集爱心善款35.2万余元,服务群众2.34万人次;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22件,实现群众信访投诉率下降27.5%、12345热线投诉量减少18.2%,物业费缴交率提升至89.2%。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如今的安远,社区环境优美,居民素养提升,邻里关系和睦,干群互动和谐……点滴变化可感可触。安远县推动城市治理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让群众的幸福底色更亮、获得感更强。
供稿:中共安远县委宣传部
安远县三城同创工作专班办公室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