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党员风采

大山里的“兵书记” 初心浇筑乡村振兴路

浏览:79385 次 发布时间:2025-07-10 09:50

他1996年穿上军装走进二炮(现火箭军)某部,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整整12年,2001年光荣入党。2009年转业回到家乡四川省平昌县,曾先后在县文体局、征收补偿中心等单位工作,他就是现在县民政局项目办的杜山堂。2023年8月,局党委要选派一名干部去笔山镇喻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46岁的他主动请缨到60公里外的喻坝村驻村。局领导先跟他讲了喻坝村的情况十分艰苦,好让他提前有心理准备。但他心里清楚,军人骨子里就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儿,更有着初心和担当,不管在哪里,都能把肩上的担子稳稳扛起来。

杜山堂在办公

初入大山:背着铺盖卷儿进山沟

2023年8月28日清晨,杜山堂驱车去喻坝村报到上班,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到达村部,当他推开车门的那一瞬间,几只蚊虫嗡嗡地朝他脸上撞来。走进村部门口,只见蛛网在门檐下晃悠。村文书热情地递来盛着开水的搪瓷杯已裂着缝,此时恰逢下着小雨,屋顶漏的雨正好滴在他肩头上。这一切,他暗暗有些吃惊,就这条件?比他来之前想象的差多了,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新兵连时那苦都熬过来了,这山沟还能难倒我?”随后,把铺盖卷儿塞进漏风的宿舍,这挨着通江县的“三边村”,就是他往后的“新家”。

2024年8月,杜山堂结束驻村回到单位不几天,这天他正在单位整理材料,突然接到局领导的电话,局党委决定让他重返喻坝村再驻村一年,他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回答道,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立即作好出发准备。

令杜山堂万万没想到的是,9月10日他打好铺盖卷儿驱车二进喻坝村那天,村里的吴大爷得知他又要回他们村去,揣着瓜子、削好梨块等在路口,当他到达村口时就看到了吴大爷,他赶忙停车下来,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感动的泪水涌了出来。吴大爷递过瓜子和梨块,说:“你帮我家修的屋顶不漏了,老婆子夜里起夜再不会漏雨吓着她。”那是上年驻村入户走访中,他发现吴大爷家墙上被雨水洇出“地图”,他立即找来梯子爬上去给修补好了。这一刻他突然懂了,吴大爷递来的不是瓜子梨块,是山里人的淳朴厚道啊!

看望残疾人谢天均

走访困难家庭

扎根山野:笔记本里的家长里短与田埂算盘

喻坝村距离县城60公里,距笔山镇政府也是15公里,平均海拔680米,与通江县铁佛镇东山平村接界,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0亩、林地面积2100亩。全村4个农业社,有农户615户1622人,其中脱贫户93户232人(其中监测户3户8人),残疾人46人,享受低保对象86户147人,享受高龄补贴对象34人,特困老人2人,困境儿童1人。

喻坝村615户人家,在5平方公里土地上像是撒在山里的芝麻粒儿。杜山堂每天揣着笔记本走家串户,鞋底都磨平好几双。去年秋收时,独居老人,70多岁的张大爷,收割稻谷时蹲在田埂上直不起腰,他路过看到这一幕,挽起袖子就下田帮割谷子,裤腿糊满泥巴。收割油菜时,他便去帮缺劳的老人收拾油菜。

残疾人谢天均家的情况令杜山堂揪心,家庭状况极为艰难,虽享受低保政策,但一家人还是难以维持,他通过与村两委协商决定让他担任护林员,每月有500元的工资,增加一点收入让他日子过得好点。

在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事儿:路灯坏了、堰塘该清淤、环境治理、200亩荒地得种上大豆……

“要过好日子,得有‘饭碗’。”杜山堂盘算起产业经,推动“四个产业振兴计划”:  固根基,稳住1380亩耕地传统种植,推广良种良法;聚土地,引导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艾叶、红辣椒、花生种植;活水域:清理5口堰塘集体养鱼,年增收2万元。建枢纽,因为这里距离场镇远,他牵头成立了全县唯一的村供销社,统一采购农资、销售土特产,村民就近购买农用物资,每亩土地成本下降120元。村供销社的货架上还摆满了村民的土特产品,2025年春天,供销社货架上摆了印着“喻坝特产”的辣酱成了亮眼的特产、抢手货。

笔山的土豆是出了名的,个大又好吃, 每年全村栽植土豆1500多亩。如今村集体经济从“零”到年收入5万余元,2024年全村人均增收12%。

为让百姓的山货多一条销售渠道,杜山堂每次回县城,车子的后备箱就成了“移动供销社”,捎带村民的土豆、花生、红辣椒、挂面、菜油、腊肉、土鸡、土鸡蛋、土蜂蜜等原生态山货塞得满满的,通过他的亲友圈、朋友圈一年帮助销售收入12000余元。去年帮李大哥卖出500多斤板栗,他逢人就夸他是个“贴心人”。

帮助老人收拾油菜

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情况

扛起责任:赢得群众口碑得到组织认可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刚来那会儿,杜山堂规范了“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到先进村学习观摩;设立“党员示范岗”,12名党员结对帮扶困难户;争取资金治理村道3公里、修缮灌溉渠1.5公里。他手机存着200多个村民电话,半夜接到求助也能立刻爬起来——这不是负担,在这山沟里,乡亲们信任他,他就得扛起这份信任。

在这山沟里待久了杜山堂才明白,只要心里装着乡亲们,在哪儿都能成个“顶事儿”的人。驻村快两年,村民说我“身上的兵味儿跟山里的土豆一样实在”。他觉得群众这样评价我就是最好的褒奖。今年,他也在县委组织部2024年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王诸德)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大山里的“兵书记” 初心浇筑乡村振兴路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