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党建领航 专业赋能:广西农职大“新思润边疆·丹青绘振兴”实践团赴基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浏览:79924 次 发布时间:2025-07-28 17:10

7月12日—7月18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新思润边疆·丹青绘振兴”实践团一行近35人,深入靖西市禄峒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紧扣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着力构建“‘党建+’统筹引领、思政全程融通”的实践育人格局。实践活动以“两山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与赓续红色基因等内容为理论宣讲重点,探索“理论宣讲+实践赋能”双轨并行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

实践团结合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红砖筑梦 匠心育人”党建品牌、“职梦实践”辅导员工作室的育人工作实际,以及职业本科专业优势特色,在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与专业技术支持下,持续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提升服务群众实效。

聚焦乡村需求,贡献专业智慧

活动前期,实践团与大史村进行深入调研与对接,城乡建设学院与大史村开展党建联建,为实践团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思政引领和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引领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禄峒镇大史村等多个村屯座谈交流,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校地党建共建长效机制;由学生党员担任大史村村“两委”助理,协助开展资料整理、入户等相关工作,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多个专业师生党员、学生融通协作,利用乡村“实践场域”,开展“小而美”的美化改造工程,形成“设计(墙绘美化组,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施工(施工小组,建筑工程专业等专业)、美化(景观改造组,园林景观工程等专业)”全流程实践闭环。

实践团与大史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韦佳慧摄)

学生党员作为村“两委”助理协助开展相关工作(韦燕妮摄)

绘美乡村画卷,提升人居环境

实践团结合乡村实际需求与专业特长,在大史村精准开展现场测绘、乡村规划及村容村貌墙绘美化工作。

针对大史村提升村容村貌的需求,实践团实地勘察并与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深入交流,最终形成一份尊重实际、彰显民族特色、兼具实用性与在地性的村文化广场升级改造设计方案,打造一个既具地域特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公共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墙绘作品在驻村第一书记刘蒋山的指导下完成,以“乡村振兴 和美大史”为主题,融合当地优质稻米、烟叶种植等产业元素,强调自然、人文与乡村的连接,以艺术笔触点亮乡村。

实践团与当地儿童共同开展墙绘美化工作(邱玉兰摄)

墙绘美化实践成果(许凤利摄)

深入开展宣讲,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团围绕“两山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与赓续红色基因等内容,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开展多场理论宣讲,通过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理论宣讲带着“烟火气”在群众中走深走实;师生团队前往百色起义纪念馆、靖西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聆听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巩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彰显青年担当。

实践团成员深入宣讲“两山”理论(陈馨婷摄)

实践团成员宣讲学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陈馨婷摄)

书香浸润同心,播撒知识种子

结合禄峒镇大史村、怀利村等实际情况,联合禄峒镇团委精心打造乡村儿童暑期公益课堂。课程由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及志愿者策划,以农耕文化为主线,融合思政教育、美育熏陶、劳动实践、植物科普等内容,并组织“写好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读好书、绘美画、学农耕文化”等系列活动。

实践团成员教唱歌曲《爱我中华》(莫凯摄)

实践团成员开展公益课堂活动(陈馨婷摄)

本次活动是城乡建设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师生党员在田间地头、农家村舍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具体行动,有效促进了校地融合,为禄峒镇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文/韦诗诗、陈丁琦、曾文星  图/陈馨婷、莫凯、邱玉兰、许凤利、韦佳慧、韦燕妮)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党建领航 专业赋能:广西农职大“新思润边疆·丹青绘振兴”实践团赴基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