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西赣州讯(张世禄 钟声涛)江西省全南县龙源坝镇下辖8个村,人口3825户13595人,细化网格157个,配备网格长41名、网格员157名。近年来,龙源坝镇通过优化网格、整合队伍、建立机制、发挥作用,推动网格赋能、力量下沉、服务延伸,实现了与乡村振兴、宅改、婚改、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9月,龙源坝镇雅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拉起一支队伍,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一是优化细化治理网格。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有利治理”的原则,以2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157个网格。健全了村党支部领导,村“两委”主抓,网格长、网格员分片具体负责的网格化治理组织架构,形成“包联干部联系网格长、网格长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农户”的组织体系。二是选优配强网格力量。原则上由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从党员、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村民理事会成员、五老人员、村民代表等人员中选配网格员,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通过动员会初选、村委会谈话筛选、户主会集体推选、村党组织甄选“四步走”选准人、用好人,确定后召开会议公布并发放聘书。三是建强网格治理阵地。充分利用各类景点、饭店、广场、祠堂等人员流通密集、休闲集中区域,建设网格服务驿站46个,形成散落在群众身边的“一站多点”的乡村网格化治理“微”阵地,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提升网格服务水平。
二、建立一套机制,拧成乡村治理“一股绳”。一是推行清单式服务。制定了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明确网格长、网格员的五大职责。组建各层级网格工作微信群,不定期在微信群布置工作、收集群众诉求,实时联系服务群众。执行清单化明确工作任务,自上而下派发任务清单落实工作,自下而上收集问题清单服务群众。二是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定了《龙源坝镇网格长和网格员积分制管理评分细则(试行)》,积分的内容主要分为政策宣传及理论学习类、业务代办类、乡村建设类、社会治安类、公益美德类5类70条,包括宣传政策、代办服务、矛盾调处、志愿服务等基层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实行积分“一周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排名、一年一考评”,按照全年累计积分,对合格的按照2:6:2的比例确定优秀、良好、一般等次,并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兑现绩效奖惩。三是推行“码上办”服务。群众可以通过识别二维码进入龙源坝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码上办”微信小程序,及时联系网格员、上报困难问题、反映意见诉求和对网格员满意度评价,推动“群众吹哨、网格员报到”,通过对群众意见诉求分级快速办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运行以来,收集上报事件22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100%。
三、带动一批村民,下活乡村治理“一盘棋”。一是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家族理事会议事队伍、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等45支,组织参与粮食生产、森林防火、纠纷调解、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把村民紧紧凝聚在网格中,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163起,解决群众“关键小事”274件。二是组织乡村人文活动。探索没有围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高龄老人慰问活动、家风银行积分兑换活动、香火龙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道德先锋评选活动、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村民主人翁意识,激发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持续提升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发展利民富民产业。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推行村党支部带领、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带动的“三带”模式,建立“村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工作机制,村集体与26个产业项目深度绑定,培育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20人,带动147名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蔬菜、猕猴桃等富民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让村里有钱办事。目前,全镇村集经济经营性收入370.71万元,村均46.34万元。四是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坚持“抓住典型、带动全局”,通过选树矛调标兵、文明家庭、婚改先锋、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五类先进典范,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发挥先进典型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文明风尚唱响各个角落,目前全镇选树各类先进典型85人。
供稿:江西全南县龙源坝镇人民政府
责编:王世龙
审核:陈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