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算法赋能莫忘为民初心

浏览:78168 次 发布时间:2025-05-16 10:16

AI工具既能处理政务工作,也能辅助生成图文材料,甚至聊天、缓解压力。但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让我们忽视了深入基层调研的“土办法”、分析问题的“笨功夫”。技术赋能不应成为疏离群众的数字屏障,智能升级更需警惕演变为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要善用AI提升服务效能,更要守住实干本色,把屏幕前的“指尖效率”转化为走访中的“脚步温度”。

效率背后,勿失共情。AI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快速响应能力,为基层工作打开了效率提升的新窗口。政策文件解读、数据报表生成、群众诉求梳理,这些曾需耗费大量精力的事务,如今在算法支持下可轻松完成。但当遇到问题先问AI成为本能反应,当复制粘贴生成的方案取代走村入户摸实情,技术赋能的初衷便悄然发生偏移。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从来不止于数据模型的精准计算,更在于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捕捉、对矛盾纠纷的柔性化解、对政策落地的灵活调适。这些扎根乡村土壤的治理智慧,永远无法被代码完全替代。当我们习惯了让技术代劳思考,本质上是将服务群众的责任田拱手让渡给了算法,最终可能导致治理能力在技术依赖中逐渐钝化。能给出标准答案的AI,永远学不会基层干部蹲在田埂上与群众拉家常时的那一份共情与担当。

数据冰冷,人心需暖。点击屏幕就能获取的信息,终究抵不过亲自走访时叩开的那扇家门,算法生成的民情分析报告,永远写不透群众欲言又止的那声叹息。AI带来的指尖效率,让我们得以从机械性事务中抽离,但也暗藏着将基层工作简化为数据游戏的风险。当干部习惯通过用户画像研判民生需求,代替逐户走访的嘘寒问暖;用智能客服回复代替面对面接访,本质上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异化为以技术为中心的治理惰性。基层治理的温度,从来不在于屏幕上闪烁的即时反馈,而在于走访时沾满泥土的鞋底、调解时握住群众的双手、攻坚时与百姓并肩的身影。AI可以是高效的工具,但绝不能成为隔绝干群关系的屏障,群众需要的不是一个能快速生成解决方案的智能终端,而是一个能坐下来听他们说心里话的“贴心人”。

工具为辅,实干为要。AI一键给出的即时答案,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厌恶深度钻研的繁琐,沉迷碎片化信息投喂,丧失系统性思考的耐心。这种认知惰性若渗透到基层工作中,便会催生数据决策依赖症,用算法推荐的治理方案代替实地调研的科学论证,以模型预测的风险评估忽视现实场景的复杂变量。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决策都牵连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键生成的草率。从吃透政策精神到把握社情民意,从统筹资源调配到防范化解风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沉下心来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工具带来的便捷,应当是辅助我们看得更远的“望远镜”,而非让我们停止攀登的“升降梯”。唯有在享受智能工具红利的同时保持清醒认知,主动跳出舒适反馈的温柔陷阱,才能在技术浪潮中守住基层干部应有的认知深度与行动定力。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治理成果,从来都是想清楚、摸透彻、干扎实的结晶,而非算法输出的即时产物。(文/詹小库)

供稿:中共铜鼓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算法赋能莫忘为民初心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